坚韧的触须,蚂蚱别名和特征?
坚韧的触须,蚂蚱别名和特征?
蚱蜢别名蚂蚱、油蚂蚱、草蜢子。属于直翅目中蝗虫目,通常为绿色、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後胸愈合不能活动。
特征:
1、蚂蚱,也叫蝗虫,种类很多,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后翅宽大而柔软,善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
2、蚂蚱善于保持其合群性,多为群居。雌蚂蚱产卵一般会选择土质坚硬,并含有相当湿度,有阳光直射的环境。往往大批地集中产卵。需要较高的体温,以促进和适应生理机能的活跃。
3、蚂蚱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
蝴蝶蜻蜓蚂蚁属于什么类?
蚂蚁、蜻蜓、蝴蝶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蝌蚪属于两栖动物;蜘蛛属于节肢动物中的蛛形类。
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其中蚂蚁,蜻蜓、蝴蝶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而蜘蛛虽属于节肢动物,但它不符合昆虫的特征,不是昆虫。
蝌蚪是青蛙的幼体,发育成熟就会变成青蛙。
蜗牛用什么保护自己?
蜗牛属于软体动物,是用外面的硬壳来保护自己的,所以当它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缩到壳里面,就像是它的房子一样,所以蜗牛为了自身安全,常常是背着一座“房子”慢慢地跑。
蜗牛壳的硬度是相当高的,质地和贝壳相似,小型蜗牛的壳比较薄,所以比较易碎,个头比较大的蜗牛的壳是很硬的,已知外壳最硬的生物就是鳞角腹足蜗牛,它是一种生活在印度洋深海海底热液喷口附近的软体动物,壳子硬到连子弹都打不透。
鳞角腹足蜗牛生活在印度洋海面以下两千多米的海底,主要是海底热液喷口区中,最早发现于2001年,但直到2015年,科学家们才真正了解到这种蜗牛的坚硬外壳和生活习性。目前这种蜗牛可分为两个亚种,其中在Kairei区(位于西南印度洋脊)生活的是外壳黑色,含铁量丰富,带有磁性的蜗牛,印度洋中部生活的另一个亚种却是白色的,没有磁性。
在Kairei区生活的鳞角腹足蜗牛的外壳看上去是金属的颜色,也是因为它的壳子的确含有大量金属,科学家分析发现主要是二硫化铁和有磁性的硫复铁矿,这两种物质以恰当的比例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很高的硬度,当蜗牛发现天敌来临缩到壳内之后,捕食者也只能望壳兴叹了,因为它们根本打不透它的外壳,如果是较大的捕食者将这种蜗牛吞到嘴里,那就如同是咬一块铁一样。据说这种蜗牛的外壳甚至可以抵挡子弹的打击,美国军方都曾研究其壳子的成分和构造,以求能设计出性能更好的防弹盔甲。
鳞角腹足蜗牛因为独有的金属外壳被认为是地球上唯一的“金属生命体”,那么它的外壳上的金属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们认为来自富含矿物的喷孔,这种蜗牛可以从喷口处获取硫矿和铁质,其所吃的食物中可以产生一部分,又由于其所吸收的铁矿有磁性,所以在富含铁矿的环境中,也可以导致其外壳越来越厚,逐渐形成了厚重结实的金属外壳。
鳞角腹足蜗牛不仅有个富含金属的外壳,腹足也是很多含铁的鳞片,它们都是由三层富含铁质的薄壳构成的,第一层是250微米厚的文石层,材质和其他贝壳类相似,这层文石结构包裹着另外一层150微米厚的糊状有机层,该层还具有散热的功能,而糊状有机层的外面就是蜗牛的硬薄外层,大约有30微米厚,多层结构共同铸就了这种蜗牛的坚硬外壳。
这种蜗牛只生活在一两千米深的海水中,它们没有眼睛,只靠触角感知周围环境,在海底热液造就的独特生物圈中生存,除了专门对其进行科考活动的科学家之外,一般人都是看不到它的,因此世人大都不知道还有这样的“金属动物”存在。
为什么蟑螂叫打不死的小强?
蟑螂被叫做“小强”,因为它是世界上生命最强的生物。以下几点足够证明
一:生存生殖不受环境的影响
简单的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蟑螂的存在。不管是在饭店还是家中,再或者火车、轮船上等等,都能够看到蟑螂的身影。其中厨房和卫生间总是蟑螂所最为喜爱的地方。而且蟑螂属杂食性昆虫,简单来说,就是不挑食,好养活。对香甜油的面食更为喜好。换句话说,人类能吃的它能吃,人类不能吃的它也能吃。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被蟑螂啃掉一个角的书,再或者被其啃得千疮百孔的木桌、抽屉等。蟑螂对墙间缝隙、较暗的洞穴、以及堆积杂物的角落尤其感兴趣,可真谓是无孔不入。
据说就算将蟑螂的头给砍掉,那么它在“无头”的状态下,依然可以存活9天的时间,而且其死亡的原因还都是因为过度饥饿。曾经一位生物学家根据蟑螂的习性下了一个定论那就是,如果有一天全球发生核爆炸,地球上其它生物都不复存情况下,蟑螂仍然可以坚强的在地球上生活下去,不得不说,打不死的小强还真顽强。
二、生长繁殖力超强
一般蟑螂的雌雄成虫在羽化后一周的时间就可以开始交配了,其中,雄虫的一生可以多次的与雌虫进行交配,而雌虫的一生只可交配一次,也只用交配一次,因为雌虫在交配一次后,便可终生产出受精卵。但据科学家实验证实,蟑螂中还有个别性物种,雌虫在没有与雄虫进行交配的情况下也可以产下受精卵。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单性生殖”。
而且,其蟑螂卵的孵化周期跟周边的环境也有着很大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温度越高,蟑螂卵所需的孵化时间也就越短(这有一个前提,其温度最低不能低于20摄氏度,最高不能超过37摄氏度)。而一只蟑螂从卵最终发育成成虫仅仅只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一只成年的雌性蟑螂每隔一个星期左右便可产卵一次,它每次产卵数最高可达50多粒。照此类推那一年下来,一只雌性蟑螂所繁殖的小蟑螂,最多可达10万余只。
三、体小,易隐藏,且都晚上活动,难捕杀
在我国各居民家中经常出现的蟑螂为“德国小蠊”,属于外来物种,且其长度只有大约12毫米左右。这小家伙可真谓是“上天下海,无所不能。”无事儿时就喜欢在家里到处爬,在水里游一游什么的,在遇到危险时,也可以展开翅膀迅速飞开。而且它们所居住的环境不止狭、暗,而且极为隐蔽。
蟑螂的活动时间跟人的作息规律相对比,那便只能得出以下四个字的结论——截然相反。以德国小蠊为例,它一般从每天晚上的7点左右开始活动,其后的9点到11点便是它们活动的一个高峰期,而后凌晨的2点,也是其活动的一个小高峰期,随后直至4点左右开始停止活动。不得不说,蟑螂可真是个十足的夜猫子。
世界上的昆虫之最?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最常见的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蟑螂等。
1、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蚱蜢",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
2、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蝴蝶一般色彩鲜艳,身上有好多条纹,色彩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
3、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为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为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
4、蜻蜓,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一般体型较惖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
5、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