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阿登高地,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年轻人都认为诺曼底登陆是二战转折点?

CF排位号 124

dnf阿登高地,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年轻人都认为诺曼底登陆是二战转折点?

如果把二战看作一个整体的话,整个二战的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攻守发生逆转的事件大体上是从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上半年这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发生了几次重大的战役,包括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会战、中途岛战役、以及瓜岛战役,这些战役的结果都是轴心国军队以惨败而告终。

如果把二战看作一个整体,同盟国方面转守为攻的战役有三个,阿拉曼、中途岛、斯大林格勒,这基本上是发生在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初这段时间。

等到盟军从诺曼底登陆可以说二战的大局已定,德国的战败已经不可避免,而且只有无条件投降这一条路。诺曼底登陆战役虽说意义重大,但是要说转折点实在说不上,这个时候谁都知道德国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在这些标志性战役中,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意味着苏德战场乃至整个欧洲大陆战场的转折点,这一仗下来,纳粹德国已经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德军已经不能在一个战略方向上发动大规模进攻,而且战略的主动权也在丧失,在之后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国则是彻底丧失了大规模进攻的能力,只能是被苏军一路打回柏林去了。

这个观点在苏联解体之前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当然在西方国家也不是没有抹黑的,象后来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什么是盟军登陆西西里才使德军打输了库尔斯克战役一样,都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在苏联元帅巴格拉米扬元帅的回忆录里边曾经就提到过上边的观点,但是在当事人还都在的情况下,这种观点都是不可能占据主流位置的,顶多作为一种哗众取宠的东西。

对于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来说,现在的名字叫做伏尔加格勒,这个是赫鲁晓夫推行的非斯大林化的一个措施,苏联在的时候问题还不大。但是到了现在如果是没有读过这段历史,只是一个旅行者到了伏尔加格勒,谁会反应出来这里就是斯大林格勒?到了苏联解体以后,没有人在去和西方国家争辩这些是非曲直,自然伏尔加河上的血战就会被人遗忘。

不过,苏联解体以后,这些原来的非主流观点开始咸鱼翻身,其中主要是为了彻底抹黑苏联的成就,不只是把苏军在二战中的武功一笔勾销,而且西方国家还成功的利用一些所谓的文件,包括苏军将领之间相互攻击的记录大做文章,把苏军描绘成为一支游杂武装,没有美国的援助就要灭亡了。而当时的俄国为了迎合西方,对于这些胡编乱造也没有澄清或者反击,而且这个时候正好是互联网爆发的时代,了解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从各种纸质图书变成了互联网上的帖子,而上边说的各种奇谈怪论就是这个时候占据了网络的主流,而本身年轻人就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自然也就是会把这些本身的非主流观点认为是主流观点了。

本身,无论是俄国还是中国对于互联网上的历史知识传播都是处于劣势,各种打着所谓的“真相”的文章相当多的占据了网络空间,而且给了一种西方世界的观点就是事实真相的印象,自然就会认为诺曼底登陆才是二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图片来自网络。

dnf阿登高地,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年轻人都认为诺曼底登陆是二战转折点?

比利时什么最出名?

比利时位于欧洲西部沿海,东与德国接壤,北与荷兰比邻,南与法国交界,东南与卢森堡毗连,西临北海与英国隔海相望。

比利时比较出名的,也为大家所知晓的有(个人观点):

1、首都布鲁塞尔

首都布鲁塞尔不仅有闻名于世的滑铁卢古战场,欧洲联盟三个主要的机构当中,欧盟委员会和欧盟部长理事会位于布鲁塞尔,另一个重要机构欧洲议会在布鲁塞尔也有分处(全体议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所以它有欧洲首都的美誉。另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总部也设在布鲁塞尔。每年有众多国际会议在此召开,另有200多个国际行政中心和超过1000个官方团体在此设有办事处。布鲁塞尔不仅是欧盟的行政中心,欧委会及欧盟理事会所在地,也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世界海关合作理事会所在地。

2、工业

比利时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19世纪初欧洲大陆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之一。

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有色金属、化工、纺织、玻璃、煤炭等行业。外贸为比利时经济命脉。主要贸易伙伴为欧共体成员国,其次为其他欧洲国家及北美、亚洲和非洲国家。对外投资主要在远东地区,其次是刚果(金)、布隆迪、卢旺达、欧洲、拉美和北美。主要投资部门为冶金、建筑材料和服务业。每年对外援助总额约250亿比法郎(约合6.7亿美元),受援国达100余个,非洲国家占75%。贷款援助中的50%用于亚洲国家。

3、钻石交易

比利时是世界原钻集散地,控制了世界80%的原钻交易、55%的加工钻、45%的工业用天然钻交易。

4、美食

比利时是美食王国,在欧洲久负盛名,以各式海鲜贝类最著名。其盛产的贻贝,肥大口味佳,在各种的烹调方式中以白酒蒸贝最能品尝其鲜美原味。

来比利时还一定要品尝法兰德斯式的芦笙、布拉邦得式野鸡、根特的鸡汤、比利的干酪屑和烤苣菜深受人们喜爱。雪维菜炖鳝鱼、阿登高地的梅酱兔肉、野味和越橘。

比利时最著名的是淡菜配薯条。淡菜是一种黑壳的海贝也叫贻贝、青口或海虹,比利时人通常用芹菜葡萄酒清煮,配以油炸的薯条。

白葡萄酒羹;贻贝堪称比利时的名吃。是把芹菜、菠菜等炒了之后,加入贻贝一起蒸。

比利时的巧克力也是非常出名的。

5、旅游

安特卫普是著名画家鲁本斯的故乡,世界上许多美术馆都陈列着他的杰作;布鲁日有“欧洲最美丽的风景城市”之称,其精巧的建筑和布满全市的运河,每年吸引着200多万来自欧洲和世界各地的游客;

那慕尔有许多别具风格的城堡。

斯巴是有名的矿泉水产地和温泉疗养地。

布鲁塞尔有着号称全欧最美丽的大广场,附近尽是购物街及餐厅,欧洲最古老的购物街Galeries St. Hubert也在此地;广场上还有世界闻名的“尿尿小童”铜像。

6、人物

詹姆斯·恩索,比利时近代美术的三大画家之一。生于奥斯坦德,以“假面具画家”闻名于世,却是现实主义画家。

埃尔热(1907年-1983年),漫画家。创造了漫画人物丁丁。

梅特林克(1862年-1949年),诗人,剧作家,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青鸟》。

维萨留斯(1514-1564),解剖学奠基人。

海尔蒙特(1577-1644),化学家,生理学家。近代化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人物。

欧内斯特·索尔维(1838-1922),化学家,实业家,以索尔维制碱法和资助召开“索尔维会议”闻名。

贝克兰(1863-1944),化学家。酚醛树脂的发明者。

朱勒·博尔德(1870-1961),生物学家,19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奖者。

普里高津(1917-2003),物理化学家。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雅克·罗格(1942年5月2日-)国际奥委会前主席

奥黛丽·赫本(1929年-1993年)。知名舞台剧与电影女演员,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特使。

二战中的法国是一战即溃吗?

二战的法国确实是一战即溃,仅仅抵抗了38天就投降了。根本原因在于一战给法国人创伤太大太大了,法国人不想、也没有勇气再这么惨烈地流血了。1

笔者曾到法国旅游,去参观过位于巴黎五区圣雅克路的路易勒格朗中学,那里一座座教室的外墙上密密麻麻刻满了人名,我感到费解,一问才知道,那些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的这所学校师生的名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几乎都是在法国境内打的,有132.5万法国军人死亡或失踪,20万平民丧生于战火,300万人伤残,其中100万人完全残废,要知道当时整个法国也不过4000万人口。

更严重的是,法国人死去的大多是年轻力壮的青年,失去这部分人,对人口、经济、社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损失人口中教师、高中和大学学生、工程师等社会精英占相当比例。

在这次战争中,法国整整损失了一代人。

4000万人死伤近450万,这个比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各交战国中是最高的。

2

但是,这还不是法兰西人口损失的全部意义,我们不妨仔细分析一下:300万人受伤,其中75万成了残疾人,12.5万人被截肢。这个数字对4000万总人口来说也极为惊人。

还是强调这样一句:作为青壮劳力和潜在人口增殖者的年轻人损失惨重。

按法国学者乔治·杜波的研究,20到45岁(以1914年的年龄计算)的法国男子当中,10人当中有“两个阵亡,一个成了赡养的对象,三个需要一定时期的恢复”。

事实上,法国社会的各阶层都受到了打击,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受损严重,知识分子的损失则尤为严重:入伍的中学教师有一半在战争中阵亡,巴黎高师和综合工科学校的毕业生死亡率也很高。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马奇诺防线,法国人试图躲在钢筋水泥的堡垒里就可以保卫和平。其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人对才过去20年的一战记忆犹新,战斗意志一开始就不高。

3

1940年,法国本土是打不下去了,陆军主力和英国远征军一起在佛兰德斯地区被包围,后备部队则根本没有一战时的战斗热情,以至于丘吉尔连夜飞到法国用法语问甘末林:什么地方还有法国士兵?甘末林的回答是:没有。

当时的情况就是得靠人命去挡,不组织部队填到马恩河,巴黎是守不住的。1914年法国人就是靠着巨大伤亡的白刃战守住了马恩河,但1940年,法国人不想为国家再流一遍血了…

那么希望何在?为什么要人民继续流血?因此贝当投降了。当时法国上下的氛围和民众心态,其实已经不允许法国政府继续打下去了。

世界上最小的高原?

最小的高原是欧洲的阿登高原。

阿登高地位于比利时东南、卢森堡北部和法国东北部的森林台地。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多森林、泥炭地、荒地和沼泽。最高点博特朗日山海拔694米(比利时境内),重要的煤、铁产区。马斯河及其支流经。

阿登高原地处比利时与卢森堡交界处,实际上是一片丘陵地带,曾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名扬天下。1944年12月,纳粹德国东西两线同时告急,孤注一掷的希特勒制定了大规模的反攻计划,希望在阿登高原发起出人意料的进攻,配合恶劣天气速战速决。但战斗一直持续了近两个月,最终盟军获胜,德军从此一蹶不振。

二战中有什么不为人知但却真实的事情?

诺曼底的美军公墓,9387名美国大兵是站着下葬的,这一点,很少有人知道。我也是在参加了公墓博物馆,详细读了说明后才知晓的。美军公墓位于诺曼底登陆时的几大海滩之一的奥马哈海滩高地,占地70公顷,由法国人民将这片土地永久性地赠给了美国。

这9387名美国大兵中,有41对兄弟,4名女兵。另有一大块碑,专门用于纪念那些牺牲但没能找到遗骸的战士。9000多个墓穴按不同的军种和编制排列,让这些美国大兵们生死都在一起。他们的棺木全部是竖着面朝大西洋放下去的,表明他们誓死站着守卫祖国遥望故乡。

诺曼底登际战,盟军共投入兵力近300万,德军也有近40万。战役之惨烈也是人类史上少有,盟军共伤亡13万人,其中美军伤亡最重,牺牲2.9万,受伤和失踪10万。德军牺牲7.3万人,失踪和被俘4.1万 。

二战结束后,法国为了纪念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役,在诺曼底建了多座公墓,分别安葬参战各方牺牲的超过12万士兵,如美国公墓,德国公墓,加拿大公墓和波兰公墓等。但是,站着下葬的,只有美国公墓。

美国公墓的墓碑,全部为白色大理石,不分种族与职务高低,统一刻着姓名、生卒年月、所属部队、职位、军号、军衔。但宗教信仰在墓碑上有所体现,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是十字架形,犹太教的则是大卫星形。

有些墓碑上常常可见几块小小的石头,那是参观的路人随手放上去的,以示悼念。而一些士兵的亲属或战友来,往往会捧一把诺曼底海滩士兵们生死与共的沙土,抹在大理石墓碑镌刻着的字上,让字迹带着海水的味道更加清晰。

美国在海外共有14处军人公墓,诺曼底墓园是其中最大的。在弹丸小国卢森堡,也有一个埋葬了5000多名将士的美军公墓。公墓始建于1944年阿登战役以后,1960年,卢森堡政府宣布将园区20多公顷的土地永久赠送给美国。

这里和诺曼底军人墓一样,也是同样的白色大理石,上面镌刻的文字也都差不多。墓园入口处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上用英文和卢森堡官方语言之一法文刻着:“美利坚合众国为他们英勇的儿子的壮举而自豪,故立此碑以誌纪念。”

二战名将巴顿将军,将自己埋葬在了这里。卢森堡二战初期即被德军占领,1944年9月美军攻打卢森堡,遇德军顽强抵抗。巴顿将军率领的第3军团奉命增援,最后终于解放了卢森堡,但伤亡惨重。在痛悼士兵时,巴顿为自己没能和他们同生共死而遗憾。

他说:“真遗憾我没有在战争结束前被干掉,否则在他们的眼中我就更完美了。但我又不能去自杀。”他发誓自己死后要和他的士兵们葬在一起。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圣诞节前夕,巴顿将军不幸车祸遇难。遵照他的遗愿,他被埋在了卢森堡美军公墓,终于与他一辈子挚爱的士兵们永远在一起了。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sdsyysh.com/cfpaiweihao-3435.html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