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配资杭州雷曼期货,阿里资产证券化模式和次贷危机时美国的套路一样吗
股票配资杭州雷曼期货,阿里资产证券化模式和次贷危机时美国的套路一样吗?
其实,阿里巴巴集团将他的资产证券化的原理跟美国的次贷危机有着类似之处。他们都是利用证券市场将其手中的不良资产进行包装,然后通卖给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从而将他们手中的风险进行最低化处理。
其实阿里资产里面有很多不良资产,像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他们通过花呗鼓励消费者透支消费。有很多年轻的消费者其实是月光族,甚至是没有什么存款。他们通过透支消费来获取他们。手中的电子产品,像现在最热的iPhone12等等。但是到了还款的时候,很多90后甚至00后都没有足够的存款来偿还所借的消费款,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手中就会有很多不良的资产。阿里通过证券交易的模式将这些不良的资产进行打包。加上债券或者期货等金融外壳,从而在证券市场上卖给一些投资机构或者投资者,从而来达到降低阿里巴巴集团降低金融风险的目的,并且将他们的利益最大化。
同样,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是一些买不起房的购房者利用银行的贷款来购买了一套房子,而银行将这些不良的贷款通过证券交易的模式在证券市场上卖给一些投资者。从而使得银行的不良负债的风险逐步降低。但是在证券市场上能够容纳这些不良贷款的容量是有限的。当市场上不良贷款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将会产生极大的泡沫,当泡沫刺破,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普通的投资者或者说是股票市场当中的散户。
例如,目前蚂蚁金服准备上市,但是被国家的监管机构约谈。其实就是国家的监管机构看到了蚂蚁金服背后所存在的金融危机。如果蚂蚁金服不改变自己的运营模式,那么当它一旦上市,扩大了借贷资本的容量,而且通过杠杆不断的放大之后,在我国的金融市场将会像美国的08年次贷危机,那样迟早会产生一个极大的金融泡沫。一旦刺破,我国将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
所以说,目前国家金融机构约谈蚂蚁金服,而且蚂蚁金服暂缓上市。对于普通的股民或者散户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好事,这能够保护普通股民和投资者的利益。
美国股市再遭重挫?
我们知道,股市其实就是一个国家政治体现和经济发展前景的晴雨表,楼主说昨晚美股跌950重挫的说法不敢苟同,因为目前美股属于连续下跌后震荡整理阶段,前日涨昨日跌,在正常不过,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
一、市场大环境美股这次的下跌归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全球疫情的泛滥,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像中国这样做到全民抗疫,甘愿坐在加重2个月,积极配合党和国家对疫情的治理防控,中国的疫情目前接近尾声,我国著名院士终南山院士称,疫情可能在4月底结束,注意,院士说的是中国,不是世界,那么世界范围内的疫情,目前是什么情况呢?
我们从今日头条了解到,截止今日上午海外累计确诊17000余人,依然处于爆发阶段,并未有丝毫得到控制的迹象,疫情拐点日期还不明朗,几个重灾区韩国、伊朗、意大利、日本情况疫情防控并不乐观,我国纵然基本控制住了疫情,可大家要知道,此次疫情,中国所受到的经济损失已经不亚于经历一场中型战争,这还是我国在全民抗疫、国家治理有方的前提下完成的,可想而知对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崇尚他们所谓的自由自主制度下,民众动不动还要抗议,阻碍国家疫情防控下的经济会有多糟糕。
再说美国,疫情防控物资短缺,口罩、检测试剂严重不足,检测费用高昂,真正感染人群我想绝对不止目前报道出来的百余人,数据真实性有待商榷,不然你以为美联储如此急于降息释放利好消息所谓何来,还不是与疫情给资本市场带来的隐忧对冲,安抚民心,如果疫情迟迟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降息给市场的利好刺激作用只会越来越低。
二、股市技术面其实美股在今年的1.27-2.3日就已经出现了多空分歧,最终多头取得胜利,美股继续上行,但也埋下一个隐患,就是有些人已经不再那么看好美股了,投资界的名人巴菲特目前手握几千亿美元就是个例子,在美股又创新高后,2.21开始了暴跌。看图
目前美股我们看到美股下有技术支撑政策救市喊话,上有重要压力,疫情泛滥,两相对冲下,此消彼长,持续震荡。
由此我推断,震荡将成为近期美股常态,短期不会结束。
拉闸限电会不会扩展到全国限电?
“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坚决守住民生、发展和安全底线。”
27日,国家电网做出上述表态。 近日东北一些居民社区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突然拉闸限电,甚至出现交通信号灯因停电而无法正常运行、手机失去信号等情况,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这样的“拉闸限电”会常态化吗?居民用电受影响的情况会外溢到东北以外的其他地方吗?为什么会出现“电荒”,是中国经济不行了吗? 在东北拉闸限电事情本身之外,人们还有诸多疑惑。 围绕这些问题,采访了数位相关领域的专家。 问题一:“双控”是全国性政策,为何东北如此“拉闸限电”? 林伯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东北这次限电,既有系统性的原因,也有个案的成分。 系统性的原因在于,受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且持续高位运行影响,不光东北,全国各地都在执行限电工作;个案的成分在于,今年大宗商品,比方说钢铁铝价格大幅上涨,而且上涨幅度是近年来最高的。 东北又应该也有许多高能耗工厂,对于等了好几年好不容易盼来的好价格,他们势必会加码生产。这样一来,由于高耗能电力消费占比很高,整体电力需求就会大幅上升,对电力系统造成冲击。以往像辽宁,电力供应都是过剩的。今年突然需求迅猛增加,再加上受煤炭价格高、电力价格没有相应上涨的影响,就造成了一时的电力供需偏紧。 吕本富(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这次限电其实并不限于东北,南方一些省市也有相关政策,但这并非中国经济的全局性问题。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现在能耗指标不减反增的只有9个省区,江苏和广东能耗指标上得比较快,这些省份是由出口带动的,这些地区原来的出口加工业都是满负荷在生产,技术升级改造并没有实现节能生产,于是能耗指标就上来了。 东北“拉闸限电”的另一原因,是煤炭价格涨得太高,甚至一度被形容为“煤超疯”。比如,动力煤期货在9月触及高点达到1094元/吨,相比8月的低位价格,涨幅将近50%;动力煤主力合约价格也首次突破每吨千元大关。 在这种情况下,煤电企业为了尽量减少损失就会想方设法减少供电范围。但这些都不是中国整体经济的原因,因为中国的发电能力和发电设施都完全没有问题,我们的输电送电都很好,它反映的是在局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调节问题。 问题二:“双控”政策要开始影响居民用电了吗? 林伯强:东北限电其实跟“双控”政策关系不大,因为“双控”政策一般来说不会影响居民用电。这次还是供需矛盾突出,导致地方政府一时半会实在没办法了,才出此下策动了居民用电。这当中,与居民缺乏提前沟通、详尽讲解是需要检讨的,毕竟居民用电直接涉及民生。 虽然过去我们曾经也有过居民轮流停电的情况,但那跟今天的中国没有可比性。而且,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动居民用电。 一方面,居民用电只占整体用电量的15%左右,而工业用电要占到70%,居民这点电,实在没有必要去停;另一方面,中国整个电力系统是不缺电的,这一点是肯定的,只是由于各种特殊情况,一时会有调配不过来的情况,但这些都是短期的。 吕本富:南方一些地方限电是因为部分地方超了绿色指标,所以采取节能限电措施,但在措施上尽可能照顾到市民工作生活和出行的需求,会做出提前预测,会做得更加人性化一点。反过来,如果粗糙地搞“一刀切”式停电,老百姓的意见肯定会很大。 这与台湾地区和美国国内的大停电是不一样的。台湾地区大停电是超负荷运转,而它本身的电力供给(去核电的原因)就不够,美国得州停电则是因为独立电网,没有调节的余地。我们的电力生产设施和全国调度都没有问题,更多是主动进行预防性措施,而不是被动遭受冲击。 问题三:此轮限电原因与中美博弈有关? 何伟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我看到网上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东南亚订单因疫情原因向中国东南沿海转移,我国中小企业盲目扩张、扩大落后产能;二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升,我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美国通过货币超发,割了中国出口商品的“韭菜”。 谈论经济问题,缺乏严谨的数据和逻辑支撑的,都可以不予理睬。比如上述两种说法,都缺乏数据支撑,通篇都是“沙盘推演”。限电的根本原因是供不应求,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8月份发电量同比只增长0.2%,显然供不应求。其中需要减排的火电增长了0.3%,清洁能源水电倒下降4.7%。所以也不是减排问题。 今年8月份,以美元计算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5.6%,达到创纪录的2943亿美元,进口增长 33.1%至2360亿美元,也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月贸易顺差为583亿美元。以上统计数据看不出任何支持所谓“我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的说法,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希望传播这种观点的人拿出证据来。 2021年前8个月,中国出口总额2.1万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为3541.6亿美元,对美出口只占中国总出口的约17%。从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量上看,美国也只占全球进口约15%,不存在所谓“中国商品低价为美国服务”的情况。 今年1至8月,中国从东盟进口与出口增幅大致持平,看不出中国向东盟出口激增或者东盟向中国出口骤降的情况,不支持所谓“东南亚订单大规模向中国东南沿海转移”的说法。 9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130届“广交会”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指出,今年1至8月份,中小外贸企业订单状况不及大型外贸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有轻工产品出口企业反映,出口运费已经接近或者超过货值,造成有单不敢接、有单不敢做的情况。因此,也不存在所谓“中小企业盲目扩大产能亏本也接单”的情况。 问题四:限电预示中国经济将要出现危机? 何伟文:我看到彭博社等一些外媒称,限电与恒大债务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预示中国经济将要出现危机,我觉得彭博社应该反思下自己在“雷曼时刻”时候做过什么预测,有没有成功预言美国次贷危机。彭博社对经济危机的预测常常不准,为何到了中国这就如此在行了呢? 还是那句话,谈论经济问题,缺乏严谨的数据和逻辑支撑的,都可以不予理睬。恒大债务与限电是两个领域的事。恒大的问题是个案,是其在负债过高的情况过度扩张所造成的自身经营危机,也证明靠泡沫加高杠杆是不可持续的。 限电的根本原因是供不应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对供电不断提出新需求,我们需要根据节能减排的要求,在不影响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形成新平衡,这样的调整不会造成经济危机,至于具体对某个工业门类生产实际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需要具体数据支持。 彭博社的言论,无非是“中国崩溃论”的新翻版。国外预测“中国崩溃”已经多次,最后都是笑谈。 林伯强:限电措施对一些具体领域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要把东北地区的限电夸大成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的事件,完全是外行话。既然不是持续性的、无法解决的问题,既然中国整体并没有大规模电力短缺,且供电紧张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产能上升,那么怎么可能会对经济造成全局性的打击? 问题五:“拉闸限电”还要持续多久? 林伯强: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久,因为电力需求不可能一直那么高,政府也会出手干预。至于多长时间能解决,主要还是要看政府调控的力度有多大。我个人的判断是,给地方一点时间,应该用不了很久就能解决。 问题六:下一步怎么办? 吕本富:电力是局部问题,在这背后是电力和数字化的关系问题。政府过去对于电力能耗没有宏观调控的抓手,假如一个地区拿到150万标准煤的能耗,分配给哪个企业可以保证效益最大化,过去是没有统一管理的,只是一看到指标高限来了,就统一拉闸限电。 我认为,首先地方政府在有能耗约束的情况下,要提高自己宏观调控的水平。其次,要了解整个地区经济的淡旺季,不应该在生产旺季限电,在生产淡季又为了“开工率”而空耗。 所以,这其中的关键一个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个淡旺季的调整,当然,所有这些的前提都是要首先保证居民生活。林伯强:解决措施可能包括:第一,控制高耗能企业用电。这样既符合“双控”政策,也符合我们经济转型的需要。地方政府可能出于经济上的一些考量,不舍得控。但是已经到了这种局面,就要早点做出一些决断;第二,政府在涨电价或者降煤价之间二选一,改变发电企业的财务状况。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最近的事情让我们认识到能源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双碳”是有利于中国长期发展的坚决目标,社会对此要有深刻认识。另一方面,在这其中我们必须要坚定保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对于民生和社会保障议题,要刻不容缓、坚决地解决,我们的生产生活都不能有误,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尽量解决拉闸限电的问题,尽快缓和用电紧张的现状。瑞信是否会引爆新的「雷曼时刻」?
瑞士银行就是被操控美国政权的犹太资本财团坑死的。
就不明白,瑞士银行几百年来中立的好好的,在金融领域本来有很高的地位、信誉、和荣誉,干嘛去政治圈里混?现在的瑞士银行离彻底“死翘翘”不远了。
泊头这样的历史上的大公司被时代所淘汰的?
一、成立于1850年的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曾是美国第四大投行,并在美国抵押贷款债券业务上曾连续40年独占鳌头。但在2008金融危机冲击下,公司持有的大规模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毒药资产”在短时间内价值暴跌,而不得不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一年,雷曼兄弟已成立158年。
雷曼兄弟只是金融危机中最具代表性,最臭名昭著的破产事件,华盛顿互惠银行、通用汽车、CIT集团、克莱斯勒、桑恩伯格房贷公司……在上述公司中,我们可以发现大约一半的公司都是直接或间接受到2008金融危机的冲击而走向破产,而还有众多的公司不在这个名单之中,可见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就像一场浩劫。
二、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成立于1889年,总部位于西雅图,曾是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在2008金融危机中,因房贷业务的巨额损失,而不得不在2008年宣布破产,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储蓄银行破产案。这一年,华盛顿互惠银行已成立119年。
三、2002年4月30日,世通公司(Worldcom Inc.)CEO伯纳德·埃伯斯在黯然离职时曾对媒体发话:“在我的任期内,世通的财务审计是绝对干净的,我坚信世通仍将作为行业领袖存在下去,并为后来者制定标准。”而在之后的几个月,也就是在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之后,调查发现该公司财务丑闻涉及的金额增加到90多亿美元。伯纳德曾信誓旦旦说的话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企业谎言之一了。
四、说起安然(Enron)的破产案,恐怕得感谢吉姆·切欧斯。作为一家短期投资机构的老板,正是他掀开了安然公司欺诈与谎言的盖子。2001年初,他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并指出这家公司可能存在的幕后交易。最终,到了2001年下半年,更多的怀疑导致安然股票价格的不断下跌。2001年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2001年12月,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五、在各大破产案中,明富环球(MF Global)是第一家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倒下的华尔街公司。主要评级机构认为,正是高达63亿美元的欧洲主权债务敞口使得这家在全球市场上颇具影响力的金融衍生品及期货经纪公司承受了过高的风险。2011年10月31日,由于未能及时找到买家,这家公司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时负债约397亿美元,资产约411亿美元。
六、一起错误的收购同样能够把一家公司拖向深渊,例如美国保险业巨头Conseco公司对绿树金融公司的收购。1998年,Conseco以64.4亿美元收购了房地产租赁服务商绿树金融公司,而根据该公司在2002年向破产法庭的陈述,正是这起收购让Conseco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从而最终走向破产。
七、在上述破产案中,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Pacific Gas & Electric)可能是最为特殊的,因为这家公司曾两次申请破产保护。一次是在2001年,这一年恰逢加州电力危机,而该公司因严重干旱影响水力发电,而不得不以高昂的价格从外部购进电力;一次就在2019年,因为被指在2018年11月引发加州史无前例的山火,而面临数百亿美元的潜在赔偿,不得不在2019年初再次申请破产保护。公司成立于1905年,是美国最大的天然气和电力公司之一。
根据墨菲定律,你越担心一件坏事发生,它就越可能发生。回顾起来,这些破产案例也是如此。
虽然我们可以找出诸多的外部因素,例如经济下滑、市场不景气等等原因。
但内在的贪婪、自大、谎言,或者一次次错误的决策才是最需要我们警醒的……这些力量相互交织,从量变到质变,共同把曾经的巨头推向了崩溃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