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武士自觉,山本五十六为什么敢发动珍珠港偷袭?
黑暗武士自觉,山本五十六为什么敢发动珍珠港偷袭?
其实就山本五十六本人的意见而言是不主张偷袭珍珠港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不该忘记山本五十六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路线的执行者之一,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然而如果仅仅只从军事素养上而言:他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对手,因为只有先学会尊重你的对手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并最终更好地战胜对手。事实上山本五十六是当时日本难得的具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放眼全日本具有他的战略高度的就只有石原莞尔了——当别的军国主义狂热分子高呼着要在三个月内搞定中国战场时、当全日本因为对美开战而欣喜若狂时只有山本五十六和石原莞尔明确知道日本的战败已是定局。尽管山本五十六是珍珠港事件的实际策划执行者,然而他本人从一开始就对这一作战计划极力反对——在山本五十六看来:尽管中国在长期的军阀割据混战后陷入了积贫积弱的状态,然而毕竟是一个大国,拥有比日本丰富得多的战争资源,日本绝不可能彻底征服中国这样庞大的国家。如果在深陷中国战场的同时去挑衅美国无异于作死的行为,可他的反对并木卵用——因为此时的日本实际上面临的是一个无解之局,无论山本五十六具有何等战略眼光,此时实际都已无力回天。
事实上美日矛盾由来已久:19世纪中叶之后西方列强开始觊觎广袤富饶而又积贫积弱的中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太平洋沿岸国家更是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太平洋地区作为主要的扩张方向,在这一过程中从琉球到菲律宾这一串岛链被视为是窥视进而侵蚀中国大陆的战略基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由独立时大西洋沿岸的十三个州发展成为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疆域面积900多万的庞大国家,人口也已发展到9800万,在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中已超越原来的世界工厂大英帝国,跃居世界第一,军队人数也已增长到100000人。1898年美国在美西战争中打败了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获得了古巴和菲律宾等殖民地。随着自身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已不再满足于单纯谋求美洲霸主地位的门罗主义,而是开始积极谋求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和传统的殖民扩张所不同的是:美国的扩张模式是占领国际航运贸易的关键节点,以迫使别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途径实现经济上的渗透。美国海军学院院长、《海权论》作者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指出:美国应当以北美大陆为轴心,同时向太平洋和大西洋扩张自身海权,由于这一时期美国相比欧洲列强还不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所以马汉特意强调美国应当利用地缘和经济上的优势向亚太地区扩张。美国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菲律宾后的次年向英、俄、法、德、日、意六国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要求,对此除沙俄外的其他五国均表示有条件的认同。沙俄的不回应态度使美国将其视为自己在亚太地区的绊脚石,于是美国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暗中支持日本,从而进行了一场代理人战争。然而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在日俄战争后迅速扩张并渐渐威胁到美国在华利益,这就使美国将日本视为继沙俄之后自己在亚太的又一大敌。马汉作为美国海权理念的鼻祖在此之后多次提醒美国政府务必注意日本在亚洲的扩张野心。
然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扩张遭到了日本的挑战:1869年日本明治政府设置北海道开拓使,加大向北海道移民、屯垦的力度,不断蚕食当地阿依努人的土地;1875年日本从英国手中取得了小笠原群岛的所有权;同年通过与沙俄签订《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互换条约》获得千岛群岛;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王国,将其改为日本治下的冲绳县......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构成了强烈的竞争关系。1893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策动的政变颠覆了太平洋上的岛国夏威夷。就在这年的1月17日一艘飘扬着太阳旗的军舰驶入夏威夷——这艘军舰是排水量2250吨的二等铁甲舰”金刚号“。2月23日由日本本土派出的排水量3709吨的巡洋舰”浪速号“抵达夏威夷,而当时停泊在夏威夷的美国军舰只有排水量3189吨的巡洋舰”波士顿号“和两艘炮艇,此时日本海军在夏威夷的军力已超过美国海军。”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公然在岛上巡视日本侨民社区,尽管日本军舰按国际礼仪向美国军舰行了礼,但却公然表示不承认美国扶植的夏威夷临时政府。1894年7月4日在美国的授意下夏威夷临时政府升级为夏威夷共和国,当然其实权操之于亲美派人物手中。与此同时日本方面也没闲着:他们在夏威夷完成了驻防军舰的轮换。然而几个月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驻夏威夷的日本军舰这才被调离。然而这只是暂时的战略收缩,随着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胜利就使日本觉得自己具备了向太平洋扩张的更多资本。1900年美国正式吞并夏威夷,随即在夏威夷瓦胡岛南岸的珍珠港建立了海军基地,将打造成为向西太平洋继续开拓的前进基地。当美国人强化对夏威夷的控制力度时日本人并没闲着: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后通过《马关条约》侵占我国宝岛台湾;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扩大在我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并取得了南库页岛;1910年日本通过《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
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的扩张行为已引起美国的高度警惕: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自己的禁脔,禁止英、美船只进入大连港进行贸易,美国认为此举是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破坏。1908年11月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签订了《高平鲁特协定》:应允各国在中国东北的工商业方面机会均等,但另一方面美国则需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已取得的各种特权。1905年有着“铁道大王”之称的美国大资本家哈里曼试图凭借自己雄厚的财力从日本手中取得南满铁路的控制权,1908年他又提出要收购东清铁路,然而均被日本方面拒绝。这种失信行为引起了美国的不满,随即美国国务卿诺克斯在1909年提出满洲铁路中立化的要求,由此引发了美日之间的外交摩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一步加深了美日之间的矛盾: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欧洲战场的厮杀,亚太地区成为美、日势力角逐的博弈场所——日本以英日同盟的名义对德宣战,从德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以及太平洋上的原德属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实际上相当于把美国从夏威夷向西连接西太平洋的岛链扩张计划拦腰一刀,由此造成了美日之间在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对峙格局。美国面对日本这个太平洋上的暴发户的挑战自然不会坐视:1919年美国建立了太平洋舰队。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方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在巴黎和会上缔结的《凡尔赛条约》将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以及太平洋上的属地移交给日本。美国不能坐视日本在亚太的扩张,于是在美国的倡议召集下英、法、意、日、比、荷、葡、中八国的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九国缔结了《九国公约》:日本被迫交还以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胶州租借地,但仍保留诸多特权。同时美国同英、法、日、意达成《五国海军条约》: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被确定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即五国按比例为5∶5∶3.∶1.75∶1.75,美国以此实现了遏制日本军备扩张的势头。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此举在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对《九国公约》的破坏,而作为《九国公约》主导者的美国这时一则忙于国内的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利用日本遏制苏联的意图对日本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美国逐渐开始意识到日本妄图侵占整个中国的野心。事实上日本野心不至于侵占中国——1939年日本拟定了南下和北上两个作战计划:所谓北上是指侵占苏联的西伯利亚以实现日本所谓的“满蒙生命线”的安全;所谓南下是指侵占石油、橡胶资源丰富的东南亚。1939年5月至9月日本关东军同苏蒙联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罕地区爆发军事冲突,在遭遇苏蒙联军的打击后北上计划遭到遏制,于是日本开始执行南下计划。当时的东南亚地区只有泰国是独立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当时是法国殖民统治下的法属印度支那,缅甸、新加坡是英国殖民地,印尼当时是荷兰统治下的荷属东印度,菲律宾则是美国殖民地。表面上看日本南下正如题主所说的似乎除了菲律宾之外不会再威胁到美国的任何利益,尤其是考虑到当时法国、荷兰已在欧洲战场败于纳粹德国之手,日本可以毫不费力地侵占法国、荷兰在东南亚的领地,再不济也可以对忙于欧洲战争的英国下手,似乎没必要去挑衅美国。然而实际上只要日本执行南下计划,那么日本与美国的冲突就无可避免。表面上看:美国在东南亚只有菲律宾这一处殖民地,可实际上美国看重的是东南亚在国际航运贸易中的战略地位,美国真正所不能容忍的是日本对亚太航线的垄断。这时的美国已通过罗斯福新政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欧洲列强正饱受战火摧残,美国已实际成为全球第一大国。以罗斯福总统为首的美国政治精英们此时正准备放弃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积极准备谋求世界范围内的霸权,而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极大地妨碍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美国无法容忍日本进一步扩张,因为这甚至会威胁到美国的国防安全。有鉴于此的美国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否则将对日本实施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一系列制裁措施。这样一来对日本而言:处境就相当尴尬了——如果答应美国的要求,意味着日本必须放弃已到手的诸多利益;如果拒绝美国的要求,那就必须面对美国的制裁。而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小国如果被美国制裁,那么其原本就并不强的战争潜力将遭到进一步削弱,这对已深陷中国战场无法自拔的日本而言显然是不能承受的。况且在日本看来:美国在采取制裁行动后是否会进一步加大对日本的打击力度呢?如果美国主动进攻日本,那么以日本的国力是完全无法与之对抗的。既如此,不如索性对美国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从而争取战略主动权。
日本内阁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决定以偷袭珍珠港这种先发制人的方式开展对美国的打击。当然日本在发动珍珠港事件之前也并非没对自己和对手的实力进行衡量,然而除了山本五十六和石原莞尔这样真正的战略家之外绝大多数日军将领都过分高估了自身优势而忽视了对手的优势:美国军事力量的崛起正是始于二战,事实上在二战爆发前美军在军舰数量上是少于日军的,兵力规模也并不大,这一切都使日本自以为能通过一场有效的偷袭摧毁美军主力,从而使自己获得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制海权。至于英国等国则被德国牵制在欧洲战场,因此不可能向太平洋战场派出主力部队。然而日本只看到了美国军力的表象,却没看到美国的战争潜力:1941-1945年日本一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 、潜艇147 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 (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 10 艘、巡洋舰 48 艘、驱逐舰355 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从1940年到1944年短短4年内美国的军事工业规模膨胀了整整19倍,美国的军火年产量在1944年达到了德国的2.5倍、日本的6.7倍,德、日两国的军火产量加起来还不到美国的零头。与此同时日本同样也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和决心——在淞沪会战时日本曾狂妄叫嚣“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事实却是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近三分之二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正是对自身优势的过高估计和对手战争潜力的估计不足促使日本盲目进行了一场战争豪赌。在日本看来:此前自己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德战争中都曾面对看起来比自己强大的敌人进行过类似的豪赌,不过这次他们输得连内裤都不剩。
山本五十六是当时日本国内极少数在珍珠港事件前就对美国的战争潜力有充分认识的战略家,因此由始至终他都认为对美开战并非一个明智的决定,然而作为一名军人服从命令乃是天职,无论他对内阁通过的决议究竟持何种态度都必须无条件遵守。其实从珍珠港事件的具体策划来看:可谓设计得天衣无缝——日军绕过了距离自己更近的菲律宾和马里亚纳群岛,悄无声息地偷袭了珍珠港。这次偷袭使美国海军在此后的六个月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战斗力,日军得以从容不迫地横扫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山本五十六已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可能削弱了美国海军的战斗力,从而为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赢得了半年左右的优势。至于最终日本的战败是由两国整体实力决定的,即使日本不偷袭珍珠港,美国也会采取各种手段打压限制日本,而日本面对美国的蹂躏同样将无计可施。不过在珍珠港事件中日军依然犯下了致命的错误:日军并没对珍珠港的战略目标进行认真的分析,而仅仅满足于狂轰滥炸一通以增强该事件的国际影响力,结果导致日军事先没掌握美军航母的动向,使美国航母躲过了这次劫难。除此之外,日军在轰炸中只着眼于美国战舰,而没对船坞和油库进行轰炸。
日本平安时代为什么会出现访妻制?
这个问题不准确,“访妻制”在平安时代有,并且很流行,但不是出现。实际上,“访妻制”在日本出现得很早,可以追溯到他们历史确切记载的“古坟时代”,到“弥生时代”非常盛行;一直到明治维新前都还有这种习俗。这起码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日本的历史没有他们吹的那么久远;二、日本的婚姻传统很原生态;三、日本贵族在两性关系上很会为放任找借口。
一、什么是“访婚制”所谓“访妻制”如同我国少数民族现在还流行的“走婚制”,但是具体的形式略有差别。访妻婚又称妻问婚,这种婚姻是夫妇别居,就是男女不组成家庭,而是分别住在自己的家中,当然,他(她)自己的家也只有母亲和兄弟姐妹,没有父亲这一说,这些兄弟姐妹是同一个母亲生的,但不一定是同父的。“访妻”时,男方都是天黑以后进入女方家中,时间短的住一晚就走,时间长的也就住几天。如果女方生育了孩子,男方要给女方一定的生活费用,但孩子和女方一起生活,这时一个只有母亲的家庭成立了。
当然,一日夫妻百日恩嘛,访妻制在实行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男方可以有多个走访的对象,而女方一般只在家里接受走访,不过她们也可能有多个来访对象;比如男方不喜欢女方,不再来访,或者因为别的原因,长时间没有走访,这段婚姻也就结束了;比如女方实际上可以拒绝接受某个男子的来访,或者拒绝以前来访过的男子再访。所以,访妻制实际就是群婚制的一种变种。
由于访妻制的特殊性,这就造成了一个家庭中兄弟姐妹关系的复杂性:有同父同母的也有同母异父的;在不同的家庭中,又会有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存在。由于不在一个家庭中间共同生活,所以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感情比较淡漠,而在同一个家庭中生活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感情都比较亲密。
显然作为母亲,在一个家庭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这对她的孩子今后的婚姻又造成了影响。实际上在日本,同母的兄弟姐妹之间很亲密但不可能有超越以外的关系,而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就不一样,因为没有母亲的影响,即使长大后的访妻,他们之间仍可能发生关系。所以,对于近亲的释义,日本古代有它自己的理解。
二、“访婚制”实际是母系社会的特点,是女性地位的体现人类发展过程中,婚姻制度也在不断变化,最早的原始社会,基本是一种群婚制,后来发展到“走婚”、“访妻”,实际这是母系社会的传统,是女性社会地位高的体现。只有女性才能生儿育女,组建家庭,一家之主是“母亲”。这时的婚姻实际就是一种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婚姻。
再后来,男性成了生产活动的主力,家庭组成也发生了变化,男性成了家庭的决定权威,“一夫多妻”倒是保留下来了,“一妻多夫”没有了。现在是“一夫一妻”的婚姻,据说将来可能会发生变化,毕竟几百年的时间在人类发展史上只是一瞬间。
“访妻制”正说明这个社会变化的时间不长,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还像母系社会那样比较比较高。日本的历史他们自己说有很长时间,五万多年。他们的历史记载有《古事计》、《日本书记》,实际这两本书都是神话,和我们的《山海经》差不多的书,作为文学作品可以,作为历史就勉强了。他们真正确切的没有争议的历史应该是“绳纹时代”的考古发现,这就是一种结绳记事的时代,距今约一万年。
“访妻制”在日本的“弥生时代”很盛行,“平安时代”很流行,正好说明日本的历史实际并不是特别长,他们的婚姻制度还没有脱离母系社会的样板。这也间接说明了他们史书中为什么有八代天皇没有记载,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这八代天皇,但古代的史官要编书,还要编的长久的年代,只好硬加上许多没有过的时间。日本现在也有人在研究“阙史八代”,他们越研究越奇怪,因为非常确切的历史记录总是指向一个叫“徐福”的人,是他给日本带来了农业文明,再以前的历史几乎就是传说和神话。
三、日本史料记载的“访妻制”传统日本史书对“访妻制”有很多记载,尤其日本有名的“源氏物语”记载得更是详细,这是日本平安时期女作家紫式部的作品,说明“访妻制”在平安时代的贵族中还是比较流行的。《源氏物语》中,男子到女子家夜宿事件正常不过的事,贵族家的男子还对女方有专一方面的要求,而自己却到处“访”,有点向“一夫多妻”过渡。
还是这部书,男方不但“四处访妻”,他们还挑选那些漂亮的、才艺好的女子;而富贵人家也是要求自己的女儿从小多学,精通各种才艺,待人接物做到尽善尽美,这样才能有好的归宿。尽管这时已经有家庭、婚姻,但为什么还流行以前的“访婚”呢?只能解释为:一方面是习俗的流传,他们脱离母系社会并不太久;另一方面。这些贵族更是喜欢这样,明目张胆地寻花问柳、四处留情,不必担负责任和义务,他们把“访妻制”当做借口。
日本的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和文学作品《万叶集》里记载的男女婚姻,是逐渐由原始的群婚向“访婚”进化的,而《源氏物语》、《令集解·户令》又是多种制度并行,有“访妻”,也有“择婿”,这就进化到更高一些了。
说了半天,他们到底怎么“访妻”的呢?看看他们的操作,这是我国史书《三国志》里的记载:“其宿作婚姻,言语已定,女家作小屋与大屋后,名婿屋。婿暮之女家户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如是者再三,女父母乃听使就小屋中宿。”中国的三国时期大约是日本的弥生时代,可见“访妻”是当时很普遍的事,大家都能接受。
总之,“访妻制”在日本流行很久,起码说明日本社会演变的两个特点:第一:古代日本社会,女性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直到平安后期。因为“访妻”制,形成的家庭格局是女性为主。虽然后来的农业社会,女性在体力上比不上男性,但是他们的地位还是得以维持,说明许多的社会活动和农业生产,女性也是主要力量。第二:日本是个岛国,面积不大,但全国范围内战乱不断,小小的日本就要“五畿七道六十六国”,打战是男人的事,家庭是女人维持的,他们这种松散的“访妻婚”就非常合适日本这地方小、国家多、战争频的特点。
“访妻婚”实际影响了日本很久,甚至现在的文艺作品,或多或少还有一点这方面的影子。比如高仓健主演的电影《远山的呼唤》。
日本人为什么那么残忍呢?
谢谢邀请。
日本人为什么这么残忍呢?这个问题很复杂。要从多个层次。方面来考虑。日本人普遍残忍。这个是个不争的事实。
习惯原因。日本人平常对动物十分残忍,日本人虽然生活在一个贫瘠的岛国,但是四面环海,有一个好处,可以在海里面获得很多收获,不愁蛋白质。日本人喜欢吃鱼,喜欢吃生鱼片。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饮食文化的问题:什么叫生鱼呢?就是把一条鱼,最好是活鱼,从身上一片片的把肉割下来,边割边吃。在这种饮食文化的熏陶下,这个人不变态、残忍也难!
日本人杀海豚之残忍是世界闻名的,现在他们国家富足,并不缺蛋白质。据说每年杀死巨量的海豚是传统,为了娱乐大众。你看看!日本人的快乐是建立在野生动物的痛苦之上的!
当然除了杀海豚取乐以外,他们真实的目的,其实是进行售卖,太极湾的渔民大多是依靠售卖海豚维生,而海豚相较于大部分鱼类更贵,每头海豚就能买到5万日元的高价,也就是3千快人民币,有些比较特殊的海豚,甚至能够买到9万日元,而在杀海豚节持续的六个月时间内,将留下2万头海豚,这显然对于渔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日本人杀海豚,政府不但不管,而且还纵容。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不但杀海豚,还杀鲸鱼。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把捕鲸当成一项产业的国家。不只是海豚,每年还有数以千计的鲸鱼被日本人捕杀,做成食品,鱼生,猫食狗粮。
历史原因。我们前面说了日本是个贫瘠的岛国,内部资源匮乏,争夺激烈,竞争残酷。就在日本内部这种残酷的倾轧下,形成了极其变态的武士道文化。明治维新之前的动乱年代,那个时代里低等的百姓为称为秽多,也就是贱民,他们在当时完全没有人权,生命得不到任何的保障和尊重。
说来扎心,一些暴虐的武士常常选择用这些无辜的民众来试刀,所谓的试刀也就是屠戮百姓,哪怕是一个好好走路的秽多也会惨遭被无情劈断的命运,事后武士不会受到任何处罚。而且这是日本人的传统,在近代才被废止。
日本武士身上一般配有两把刀,一把是用来杀人的武士刀,另一把是杀自己的介错刀,犯了死罪的日本武士,用这把刀来切腹自杀。犯了死罪直接杀了不就得了吗?日本人非要自我折磨一番再死,你说这个行为变不变态?日本武士不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更不会珍惜别人的生命。这种残忍的文化深入到民间,广为流行,根基深厚,直到现在绵绵不绝,“发扬光大”。那些曾经在日本对外侵略战争中杀人如麻的刽子手。被当做英烈。供在靖国神社,日本政要、平民参拜。
文化原因。日本人的残忍是有着深刻的文化传承的。由于这个标题过于宏大,有兴趣建议参考一本叫做《菊与刀》的书。这里点到为止,不做赘述。大家知道为什么写中国人喜欢取日本女人做老婆吗?因为日本女人身处在一个变态男人的社会,只能陪着笑脸极度的忍耐。这样的女人逆来顺受,脾气特好,把老公供着。
综上所述。同日本人打交道过的中国人,确实能感觉到,日本人的残忍,日本男人的变态。
有哪些好看并且有深度的电视剧可以推荐?
首推《觉醒年代》,好看和深度兼具!
豆瓣开分8.9,之后涨到了9.3,可以看出是大众公认的品质之作。男主于和伟和编剧龙平平也在27届白玉兰奖分别拿到了最佳男主和最佳原创编剧奖。
《觉醒年代》的时间线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到1921年南陈北李建党,讲述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是如何唤醒民众意识的。
看这部剧的沉浸感会非常强,有一种时光逆流回溯走到你面前的感觉。剧中人物塑造非常真实,好像就在你的身边,不缓不急做他们该做的事情,走他们该走的路,行他们该行的道。
你就像真得一脚迈入了那个觉醒年代,哀生民多艰,悲国家蒙难,唤思想启蒙,共慷慨激昂,曾经混乱的历史被一一梳理,无数埋没的人物被重新记起,烙印在心头。
剧情上,主线忠于事实,辅线交相呼应,疏密有致,编剧的原创部分也很贴切,把那个时代青年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演技上,于和伟、张桐都是老戏骨,张晚意、马启越等小年轻也毫不拖后腿,而且,选角团队真的很用心,鲁迅、蔡元培、胡适的演员不仅演技好,而且脸和真实人物也很像!
拍摄上,导演真得很牛逼,整部电视剧的画面质感都非常好,构图舒服,服装造型也非常还原。陈独秀在监狱里待了一段时间头发就长了,延年走向刑场赤脚溅起的血花,细节十分到位。
而且,导演还很擅长隐喻,胡适、陈独秀、蔡元培三个属兔之人聚首,画面前景就会给到陈独秀家养的兔子,数量也在更新…各种细节,不胜枚举。
总结,又好看又有深度,这部《觉醒年代》绝对值得观看!
古代日本人为什么普遍个子矮?
在古代日本人普遍个子比较矮。
我国古代习惯称日本人为倭人。《汉书·地理志》有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倭人一开始并无贬义,主要表达顺从的意思。后来随着交流的加深,我们看到的都是个子比较小的日本人,倭逐步有了矮的意思。
在古代,日本人的个子到底有多高呢?这个缺少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有几个日本战国名将可以参考。
根据史料记载与古今单位换算,德川家康的身高是156cm、织田信长的身高是166cm、丰臣秀吉的身高是140cm、石田三成的身高是156cm、真田幸村的身高是163cm、武田信玄的身高是162cm、上杉谦信的身高是156cm、伊达政宗的身高是159.4cm、池田辉政的身高是130cm、山县昌景的身高是130cm、德川纲吉的身高是124cm……
这些战功赫赫的武将,身高最高的只有160多,最矮的不过120多点。看到这,很多人不禁莞尔。
在古代日本人的身高为什么如此矮小呢?
首先,这与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关。古代日本岛国环境,相对封闭。这种环境至少造成了两个影响。一方面,缺少与外界交流,优质基因无法及时补充;另一方面,封闭环境下食物的总量是不足的,大多数岛屿养不起一个大型食肉动物种群所需要的食物。这也是日本缺少大型凶猛动物的原因。本质来说,人也是动物,也遵循这个规律。
日本早期的几个文明,人的个头普遍不高就是例子。如绳文人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55厘米左右,大致能说明这一点。
其次,这与日本的饮食结构有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本的饮食结构一直比较单一,那就是以素为主。主食是米饭,配菜是酱汤、炖菜、咸菜等,海鲜也很少吃。这样低热量的饮食是无法促使人体长高的。
有人说,日本不是靠海吗?怎么不吃鱼肉呢?事实上,在江户时代以前,大多数日本人经营农业,生活自给自足。他们农业的发展水平,远远不及我们。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将饮食作为富国强兵的重要一环推进,日本的饮食结构才有所改观。人们开始获取肉食、牛奶、乳制品等具有欧美元素的高热量食品,日本人的体质和身高有了显著提升。
日本经济学家榊原英资所说“谁控制了饮食,谁就控制了世界”。日本明治维新后,包括人口素质在内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一跃而迈入强国行列。当然,这是后话,我们暂不细说。
也有观点认为,日本人身材矮小和习惯性跪坐的姿势有关。跪坐和身高有没有直接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